科技创新效能持续提升绿色低碳发展纵深推进
加快培育壮大新质生产力
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 瞿芃红河配资
6月24日,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六次会议在京举行。受国务院委托,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副主任相里斌作了关于新质生产力发展情况的报告。
报告介绍,各地区各部门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深入听取全国人大代表意见建议,有力推动新质生产力稳步发展。一是科技创新效能持续提升,创新驱动发展成效日益显现。二是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现代化产业体系加快构建。三是绿色低碳发展纵深推进,经济社会发展方式加快转型。四是体制机制改革持续推进,创新发展生态不断优化。五是教育科技人才发展一体推进,高素质人才队伍持续壮大。
在科技创新方面,北京、上海、粤港澳大湾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成效显著,在2024年全球科技集群排名中均居前五位。着力提升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全生命周期管理水平,累计布局77个设施,已有42个投入运行。“梦想”号大洋钻探船建成入列,“奋斗者”号载人潜水器实现极限深潜,第三代自主超导量子计算机“本源悟空”上线运行,300兆瓦级F级重型燃气轮机完成首次满负荷试验。大马力无级变速拖拉机、大型液化天然气(LNG)运输船等一批国产高端装备投入应用。C919大飞机实现三大航全面运营,累计承运旅客超200万人次。
在绿色低碳发展方面,出台关于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的意见,构建系统完备的碳达峰碳中和“1+N”政策体系。完善碳排放统计核算、预算管理和标准计量体系,启动全国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市场,推进国家碳达峰试点建设。截至2025年4月,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碳排放配额累计成交量6.4亿吨,累计成交额440.5亿元。在钢铁、水泥等重点行业实施节能降碳专项行动和超低排放改造,2024年单位GDP能耗降幅超过3%。建成全球最大、发展最快的可再生能源体系,非化石能源消费占比达19.8%。
报告还分析了新质生产力发展面临的挑战和机遇,提出了进一步促进新质生产力发展的重点工作:大力推进科技创新红河配资,加快技术革命性突破;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促进产业深度转型升级;着力推进发展方式创新,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扎实推进体制机制创新,促进生产要素创新性配置;深化人才工作机制创新,打造高水平创新型人才队伍。
嘉旺网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